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历史 > 大秦法圣 > 第133章 历史传统?(4k)

第133章 历史传统?(4k)

“他困惑为什么秦国前往魏国的百姓那么少,为什么齐国前往魏国的百姓那么多,经过齐相的提醒,齐王认为,大抵是因为秦国严刑厉律的制度,所以,齐王想借阅一下《商君书》,来制定一些限制百姓出行的诏令。”

限制百姓?

仲平再次与嬴政对视,都看到对方眼中的惊讶。

齐王还真是别出心裁。

他的思想总是能让人眼前一亮。

他还真敢想!

荀子将主要问题说出,周子的表情也有些尴尬。

说实话,他听到这个命令的时候,他自己都惊讶的不行。

大禹治水的故事流传这么久,齐王怎么还不知道堵不如疏的道理?

不仅是齐王,借阅《商君书》,颁布限制百姓诏令这件事情,更是得到齐廷上很多人的大力支持。

如果没有这些人的支持,周子说不定能将齐王说服改变想法。

可有那些人的阻拦,他就算再怎么口生莲花,也改变不了齐王的心思。

因为确实难以开口,所以,他这才没有在秦廷上说出,就是怕秦廷上的那些臣子嘲笑。

此次跟荀子私下里拜见仲平,就是想解决这件事情。

齐王的命令已经下达,他也是领命行事,不论如何,先将《商君书》带去齐国,才是最主要的。

不然,一个能不胜位的名声,恐怕要落在他周子的头上。

可没想到,秦王竟然也跟了过来。

虽然知道秦王没有啥权利决定秦国大情,但他还是先问了秦王。

结果就跟现在一样,仲平将问题给延伸下去了。

仲平与嬴政对视完,假装没有看到周子的尴尬,沉思片刻,仲平略微摇头,在周子失望的目光中回道:

“齐使,这个问题,平恐怕无法给你答复,如果齐王真的想借阅《商君书》,齐使需要前往廷尉府,寻找廷尉才能解决。”

听到这,周子立马说道:“御史,我已经找过,可廷尉却说,需要寻找御史。”

“哦,这样嘛。”仲平挠了挠下巴,又是说道:

“其实廷尉说的御史,是王绾跟冯去疾两位御史,平虽然同为御史,但只执掌书院一事……”

仲平话还没说完,就被周子着急的声音打断:

“御史,我知道秦国有三位御史,实不相瞒,来之前,我就已经找过王绾王御史,但他说他只有参人监察的职责,无权掌管《商君书》一事,他让我寻找冯御史,所以我又找到冯去疾冯御史,但冯御史却说,他只有看奏章与提建议职责,他让我前去寻找吕相,我找到吕相,结果吕相又说,此事事关重大,需要仲平仲御史答应之后,他才能上奏王上太后,所以……”

说到这,周子眼巴巴的看着仲平。

仲平:“……”

沉默是傍晚的康桥。

仲平实在是不想说什么了。

这一个个的,推责任怎么推到他这来了?

呵,说得好听,仲平仲御史答应之后,才能上奏王上太后。

怕不是奏章里只会写自己答应,将责任全部推到自己身上。

到时候出事,估计黑锅全被自己被了。

仲平眉头紧蹙,想着还有谁还能接手此事。

齐王要是借阅别的书籍,那绝对二话不说,直接同意。

为了两国的友谊,小小的书籍还是可以借出去的。

送原书肯定不行,但抄录一份绝对可以。

但《商君书》……

这本书可不是简单的“一”本书,里面包含《农战》、《开塞》、《划策》、《垦令》、《靳令》、《境内》等等几十篇内容。

这些内容总览秦国上上下下、大大小小所有事情。

要是将《商君书》借给齐国,跟一个美人脱了衣服有什么区别?

天下列国都知道秦国变法很强,可他们为什么没有变法,很大一部分原因,不就是因为秦国的大多隐秘他们不知道吗?

贸然变法,只会是死路一条。

可有《商君书》的加持,齐国,会不会成为第二个秦国?

这事谁能保证不会成为?

仲平来自后世,他都不敢保证,更不用说当代的人。

想到这,仲平眉头皱的更深。

周子怎么最后一个才找他?

就不会第一个找他吗?

这样推卸责任也可以推卸的干净一点。

现在好了,兜兜转转,最后才跑他这来。

还有,齐王没事借阅什么《商君书》,借阅《商君书》其中的一篇不好吗?

仲平可不相信齐王不知道《商君书》其实是几十本书,就算他不知道,经常来秦国的周子不知道吗?

而秦廷那些人之所以没有拒绝而是选择推卸责任,仲平想也不用想。

不过是因为害怕两国关系不好罢了。

齐秦两国盟好这么长时间,如果因为《商君书》就此结怨,实在不值。

可赠送《商君书》强大齐国,这件事,更是不值。

难不成,这个恶人,得由自己来当?

可跟后胜之间的约定还没有实现,如果直接拒绝,后胜会不会不实现约定?

仲平在那纠结,其他人也没有打扰,该吃吃该喝喝,除了周子跟仲平,其他两人好像压根不关心这件事情一样。

想了半天,仲平也只能深吸一口气,沉声问道:

“不知齐使何日归国?”

“这……”周子想了想,看了眼荀子。

荀子单手端着酒,直接摆手:“周子不必看老朽,老朽是跟着你的,你何日归国,老朽就何日回齐。”

周子也有些无奈,抿了抿嘴,回道:

“大概是获得一千金之后吧。”

听到这,嬴政来了兴趣。

“齐使对那千金志在必得?”

咸阳发生的事情,怎么可能逃得过咸阳宫的耳目?

况且,一字千金摆在咸阳,可不就是让咸阳宫知道的吗?

如果天下所有人都知道,就嬴政跟赵姬不知道,那吕不韦岂不是白费功夫?

所以,嬴政不仅知道,还知道的非常清楚。

尤其是那些夸赞《吕氏春秋》的措辞,更是清楚的异常。

什么千古第一奇书,集天下思想于一身等等,他听的耳朵都起茧子了。

周子眉头微蹙,回道:

“秦王,并不是我志在必得,而是我王志在必得,为了得到这千金,甚至都将荀子再次请来,目的,就是为了那一千金。”

荀子就在一旁,周子现在也是有什么说什么。

毕竟,与其让荀子说出来,还不如让他说出来,这样还显得坦诚一点。

嬴政点了点头,没有问齐王为什么那么看重那一千金。

齐国都已经这样了,要是再不搞点好名声夸赞一下自家制度,恐怕齐国百姓对齐国的信任会是一降再降。

降容易,增可就不容易。

况且魏国那么大的动静,想要增,更是难上加难。

嬴政感觉自己都能想出齐国得到千金之后的内容。

如果荀子真的能改动其中内容,将一千金带回齐国,那齐国就可以以荀子为点,夸赞齐国的制度。

天下士子都没办法改动的《吕氏春秋》,被荀子更改了,多么厉害,多么强悍!

而荀子,又是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这么强悍的人都在齐国,齐国制度还不好吗?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