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栋或许是看出唐根生打量这个宅子的眼神和表情。
突兀的补充了一句。
“没落炕也挺好的,不遭罪。”
落炕,是老京城人的俗话。
对于病患,得了大病医治无效,日渐沉重,再到不能下炕,意味着病人膏肓了。
京城这里俗称‘落炕了’。
京城时至今日,依旧秉承着‘不能背着炕走’的老传统。
也是一种最被人诟病的忌讳。
京城在民国之前,家家卧室都有炕。
农村里是土炕,城里边便是砖炕。
病人落炕了,在病的快要断气的时候,家人都必须将病人抬到一个临时支的床上。
非常忌讳在炕上离世而去。
这个风俗习惯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从‘曾子易篑’传下来的。
“是啊,老爷子算是个有福的。”
李栋也跟着感慨了一句。
他主要是听到屋里有动静。
八成铺子虽然关了门,但里面的人没在后院待着。
他是街道办的负责人,过来找主家谈事儿。
偏偏主家两口子都是个有主意的。
李栋下意识就先说些好听的。
这两口子是好人。
如若不然,凭啥接连好几年跟老头耗在这边不回去,就为了帮老头圆一个答应过别人的承诺。
非要在这个地方开个铺子呢。
现在老人走了。
他们就挺直了腰杆,露出了獠牙,用自己的方式,给阻止他们帮老头圆梦的阻碍们,添加点不痛快。
街道办是背锅的。
私底下了解过个中缘由后,李栋也曾啐过那些家伙。
活该!
活该的应该是他们,而不应该是街道办啊。
自己是背锅单位的背锅侠1号。
忒倒霉了。
幸好认识唐根生。
这个妹夫,没说的。
他李栋挺堂妹李苗苗挺到底。
必须支持。
绝不退缩。
像唐根生这样的大好人,必须要有个像模像样的好归宿。
自家的堂妹李苗苗最合适了。
李栋上前,敲了两下门,然后自顾自推开。
结果——
白瞎了他刚才故作未知喊的好听的话。
那是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丫头窜出去的身影。
一边跑,还一边喊着妈妈,妈妈。
像是身后有奥特曼大怪兽似的。
吓得她这个小恐龙四散逃跑。
唐根生扫了店面一圈。
这面宽挺可以啊。
换算成四合院倒座房的话,起码也得有四柁。
唐根生无法透过糊好的顶棚看人字顶的柁峰。
可由点及面。
想必后宅院也不会很小。
京城的院落讲究四四方方。
除非特殊缘故,很少有缺角和不规整的院落。
特别像是南锣鼓巷这种,古时候是达官贵族的栖息地。
更讲风水。
穿过东北角一侧的后门,去了后院。
院子有十来米的长度,宽度也确实如唐根生在铺面推断的那般无二。
显得院落还挺大。
这不是典型的四合院结构。
只在西南角搭了个窝棚,看着像是厨房。
东北角。
也就是唐根生和李栋出来的门东侧挨着墙角,也有个更狭长一点的小棚屋。
有淡淡的异味和石灰、木料混杂的气息。
唐根生眉头微微皱起。
跟石灰混杂的木料,其实应该是香料的一种。
古代多用于宫廷和官员家中旱厕。
地面上铺一层,遮挡异味,保持鞋底干爽干净。
这住家……
李栋已经到了屋门口。
有个三旬冒头的妇人迎出来。
唐根生循声望去。
妇人面白无皱,却头发灰白相间。
再看了一眼眸子。
唐根生判断这妇人虽然看似三旬出头,实则怕不是四十好几了吧?
绝对是保养有道。
再看她言行举止,颇有大家风范。
唐根生来到这个世界,好像还是头一次遇着这般气质的女性。
有种说不出来的韵味儿。
感觉跟五叔某些一个人静下来的状态所营造的那种感觉和氛围,倒是挺贴合的。
“夫……我丈夫和大儿护送老爷子遗体先回老家安置去了,我等李主任您这边的消息,想着过两日也便离了这伤心地了。”
唐根生听着妇人半现代半‘拽文’的话,环顾屋子四周。
这是两柁打通的堂屋。
北屋五间房。
东边是老头的房间。
然后是两间打通当厅堂。
西边夫妻俩一间,儿子们一间。
小女儿,也就是刚才拿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跟爸妈一起睡。
这是一个并不重男轻女却又在行事作风和言谈举止都很有清末民初传统的家庭。
李栋介绍唐根生有意向买下这个院落。
妇人并没有惊喜的情绪表露。
当即起身,表示带唐根生挨个屋子看一眼。
这并不是一个传统的四合院。
虽然也讲究房屋建单不要双。
可五间正北房并没有分什么大小耳房之类。
唐根生扫了一圈,觉得就是标准的北房五柁。
这个院子后面,严格算来,其实属于唐根生所在的四合院的东跨院。
以前是太湖石堆砌的荷花池,池上长廊雕梁画栋。
北边有花园,秋千……
现在。
推倒,填平。
前面盖了三个又高又宽敞的大仓库。
后面一排起了二层小白楼。
而东边院墙也建的很高。
几乎跟这个院子北屋的屋顶塔尖齐平。
从祖宗那辈儿起就被视为天道伦常的东高西低之格局。
现如今也仅仅只能苟延残喘,勉力维系而已。
差一点在风水格局上就被倒反了天罡。
也难怪这户人家暗戳戳生气。
就像是住了大半辈子,结果遇到了个新搬过来的恶邻。
还掰扯不过人家。
“栋哥,这电话联络点的批文,需要整11个多月吗?”
妇人和李栋三言两句的话里,唐根生洞察了几个敏感的点。
有些不好问。
有的不适合放到书面上。
只能小伙伴自己琢磨体会。
但像是批电话联络点这个问题……
唐根生可以问。
因为最初东直门北小街路口也有个电话联络点。
唐根生的印象里。
从开始到扯线打电话,也不过三个来月。
怎么社会越稳定,机构越臃肿?
办事效率也就越拖沓了?
李栋撇了撇嘴角。
“审批流程一般3-6个月,12个月内必须批复,或者准许,或者不予许可。凡拒绝,必须书面罗列理由。”
李栋说了一套官话。
就像是背诵纲要目录似的。
“懂了。”
唐根生点点头:“我要是买下这个院子,隔壁不会找我麻烦吧?”
唐根生很直接的问。
李栋还没反馈,倒是前面引路的妇人身形微微停顿,转身看了唐根生一眼。
唐根生也微微笑着点头,并不以为意。
他现在左手工作证,右手红宝书,怕个逑啊。
明天去上工。
跑一趟大西北。
还能再给自己的保密级别叠一层BUFF。
谁会轻易惹自己呢!
谁敢轻易招惹上自己这个必定会黏黏糊糊的大麻烦?
“房子的手续,我们还是走房管局办理吧……”
“……栋哥,我明天要上工,这事儿您和街道办代劳成不成?”
“不过我有个要求。能不能先腾空一个房间,我要尽快收拾一下……”
“我不住这边,这里收拾完,会有一个女士可能过来住一段时间。”
“好的,那就先谢谢你了。”
“如果可以,下午我安排工人过来打扫和拾掇,您屋里打包的行李物件儿,让他们捎带手帮帮忙……”
唐根生让李栋在这边稍等一会儿。
他需要做个回家拿钱的样子。
也确实回去了一趟。
二八大杠都没往院子里推,就停在了院门口。
唐根生进屋转了一遭,又再次回了南锣鼓巷沿街的那个前铺后院。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