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都市 > 年代:从50年代开始 > 第261章 摸电门 驶往大西北

第261章 摸电门 驶往大西北

估计硬座车厢也不过四五节而已。

整列车厢加起来估计也就十节左右。

非常非常之精简。

其实这个年代,越是距离远的车次,就会尽可能多的挂载车厢。

毕竟往返一次不容易。

往返一趟的周期很长,车次又少。

每一趟的人力物力消耗都很多。

区区个位数的挂载车厢,还真的是少见。

至于为什么不去掉普通乘客,只拉专家教授……

那不是摆明了要当活动靶子嘛。

如果精简到只有专列车厢和餐车车厢,那就没有混淆视听的可能。

破坏分子想要整个毁掉,反而更精准,更轻松。

十几节车厢已经超出被一举破坏的范围了。

卡在这个数量很精确。

既不过于冗繁又相对精简和容易安排安保问题。

至于还有人问为啥不军用飞机送……

飞机可以起飞,但1956年的柳园可没有机场。

专家教授们都是国家宝藏。

无与伦比的财富。

你敢空投一个试试?

餐车组上了车。

唐根生发现刘师傅和那个扎着俩马尾辫的姑娘对这个车厢很是熟悉。

“你们对这里挺熟啊?”

唐根生想到,就问。

“我和刘大厨本来就是这趟车的,您是……?”

“辛晓雨同志你好,我叫唐根生,之前跑盛京。”

“唐根生?唐根生?”

辛晓雨喃喃重复了两下,突然惊讶的瞪大了眼:“你就是咱们铁路那个国宴大厨师?这么年轻啊。”

“啊,谢谢夸奖。”

唐根生耸了耸肩,看向刘师傅,又随即一笑:“我就当晓雨同志是夸我吧?”

“哈哈,应该是,我觉得也是。”

刘大厨笑着打趣了一句,又收了笑容,主动伸手和唐根生打招呼。

“唐大厨你好,我是刘志刚,早就听过您的名字了。”

“你好。”

唐根生也迎上握了一下。

厨行里的规矩,有师承的论资排辈,不计师承的,达者为先。

刘大厨两鬓有些许白发,起码三十五岁往上。

唐根生论年龄只是他的半数,甚至有可能还不到一半。

可唐根生的师承在口言相传中,很多人都知道。

既然刘师傅这会儿没提师承,唐根生也就不再多问。

但凡渊源颇深,必然会自报家门。

没有提及,便只论厨师行当内的名誉和口碑。

当然了。

现在的尊敬也好,客气也罢,都是面儿上功夫。

当厨子的总归还是要在锅灶和菜品口味上见真章。

费文忠走在前面,听到了唐根生和刘大厨以及辛晓雨的对话。

但他没有制止。

餐车组的这几个人,费文忠还是比较放心的。

相比较其他岗位,不同机务段的人各不相识,才更让人头疼。

至于为什么明知陌生会被钻空子,却还要这么挑选。

必然是跟第一次龙飞同志的任务失败有关系。

“我先带你们熟悉一下休息和工作的区域。接下来整个行程里,我们的活动范围就在这里。”

一行人先来到餐车车厢和紧挨在餐车车厢一侧的硬卧车厢。

硬卧车厢前面1-12的两段铺位经过了简单改造。

加了全包裹的推拉木门。

一间是男同志住。

一间是女同志休息使用。

这两间,不包括餐车长唐根生的床铺。

唐根生的休息间在这节卧铺车厢的另一边,也就是头部。

和另一节车厢尾部的管理室挨着。

不过看样子,这本应该是个开放式洗漱间。

但可能是因为两节车厢的洗漱间挨着,所以把挨着餐车组这一节车厢的洗漱设备拆下来。

改造成了餐车长的单间休息室。

比12/13的餐车长休息室要宽一圈。

床铺、床头的桌子,柜子和凳子,一应俱全。

唐根生坐在床上,还能听到床底有风灌入凹处带来的轻微呼啸。

估计是堵塞下水口的时候,挨着地面的那一部分没有塞完整。

导致火车在行驶过程中,气流刮过车厢底部,造成了风的哭嚎声。

餐车长本就应该有独立的休息室。

唐根生不知道是火车精简车厢后本就这么规划的。

或者是房玉霜问自己时,自己的询问起了作用。

反正他就就住在了第一节硬座车厢管理室旁边。

“根生,等发车之后,如果你想去厕所,不能去隔壁车厢。”

“好,我和大家都用前面餐车车厢那个厕所和洗漱间。”

“这两节车厢,就是此次行程我们的活动区域。”

分配完休息区域,众人各自收拾行囊和暂时歇息。

唐根生也似模似样的打开有着四个万向轮的行李箱。

这是李秀秀从港岛给唐根生带回来的礼物。

也不算是李秀秀从港岛带回来的。

港岛接待她们一行人的跨国大集团总裁助理特意送了她们一批。

李秀秀打了申请,自掏腰包帮唐根生买了一个。

几件贴身的衣服和一套叠好的秋衣秋裤摆进衣柜里。

这一趟单程就需要四天多一点。

到了地界后的休整期以及返程,加起来十来天。

肯定会备下换洗的衣服。

只不过唐根生的秋衣秋裤是摆设大于实际。

他更喜欢穿保暖内衣。

修身、贴身,着身更舒服,更柔软。

在餐车后厨忙的时候,毛衣和线裤都不用穿。

如果是秋衣秋裤还稍微有点单薄,加绒的保暖内衣搭配外罩衣裤刚刚好。

最后,棉猴大衣也挂到里面。

刚才费文忠也说了。

如非必要,每天餐车组同事轮着只有一次去站台透风的机会。

不能频繁出入列车车厢门。

那棉大衣就没啥使用频率。

收拾完。

唐根生又从行李箱拿出来几本书,摆到桌面上。

有几本都是工具书,唯一例外的是摆在最上面那本。

厚厚的大部头,标准的外文书。

维克多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汉译本有43.4万字。

这可是大工程。

好在唐根生接下来的日子里,除了工作也没别的事情可做。

倒是能沉下心来,将‘万元户计划’大大的往前推进一点。

书籍摆出来是给偶尔有外人进来看到的。

起码以后说起来,不会认为唐根生言之无物。

人家就是在翻译。

没瞧见还有翻译专用的一整套工具书嘛。

而实际上,汉译本就躺在唐根生系统储物格内。

不仅能随时随地的翻阅抄录。

还能借助系统的投射功能,投放在墙上,书桌上,或者任何唐根生想要投放的位置、角度。

因为不需要实物载体。

是真正属于黑科技那一挂的‘空投作业’。

Duang!

Duang!Duang!

敲门声突兀响起。

“根生,要去餐车了。”

唐根生隔壁住的便是费文忠。

不知是刻意为之,还是巧合。

“这个点就要做饭吗?”

唐根生疑惑的问。

才刚刚发车呢。

距离中午吃饭时间,就往最早的11点半算,起码还有一个小时四十多分钟。

也太早了吧?

但唐根生没有迟疑,拉开门,和费文忠一起往餐车走。

“我们安保同志要轮岗过来打饭,以后也会跟普通乘客的时间点分开。”

“明白了。”

唐根生点头。

看着费文忠又把这一头的两个餐车组休息室的门敲开。

大家伙一股脑涌到餐车。

工作就在唐根生摆出刀具那一刻,正是开启。

唐根生亮出片儿刀。

随手拿起一枚土豆。

土豆只有鹅蛋大小,但胜在量大管够。

旁边洗净的土豆堆了很多。

唐根生挥动刀锋,削皮,切丝,丢入凉水盆内。

又再拿起另一枚。

这一趟餐车组的配备也经过了筛选和精简。

备菜和配菜也得两个大厨自己来。

唐根生唐大厨和刘志刚刘大厨商议分工。

一个做酸辣土豆丝,酸辣口下饭。

另一个做油渣炖大白菜,大锅炖,量够足,汤水味儿弄,好泡饭。

流动餐车组的辛晓雨同志,便是被指定操作滋米饭的成员。

“唐大厨,这法子还是你发明的呢,听别人说,单位还给你发奖状了?”

“嗯,有个发明创造奖。”

唐根生简单补充。

因为发明创造奖的50块钱,连同工资的基础标准又上浮半级的事情,就没必要拿出来炫耀了。

刘大厨突然停下手中的活。

疑惑的扭过头,看了后面正在案板上挥斥方遒的唐根生一眼。

他在跟辛晓雨说着话,心思并没有全情投入到切菜中。

刚刚刘大厨只是听到唐根生剁案板的声音。

现在亲眼目睹了他的轻松和游刃有余。

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