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中的百姓们一如既往地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或是去做工,或是去衙门当差。
但路过府东街的百姓发现,
应天商行没有照常开门营业。
反而门口聚集了不少人,各个衙门的吏员和衙役将商行围得水泄不通。
已经有百姓凑过去,想要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鸿胪寺卿刘思礼站在商行门口,整个人显得十分落寞。
他眼窝深陷,眼睛布满血丝,头发也乱糟糟的。
在他不远处,有礼部右侍郎张衡、刑部右侍郎凌汉、大理寺丞周志清,
还有一众随行的衙役和吏员,将近三百人。
他们把整个应天商行围得严严实实,
外面的雇员进不去,里面的雇员出不来,场面如同一堵人墙。
“大人…要不要去问问都督府和工部的几位大人?”
卞荣同样一脸憔悴,
走到刘思礼身旁小声问道。
刘思礼木然地看着眼前众人,嘴唇动了动,最后还是轻轻摇了摇头:
“要来早就来了。
现在没来,肯定有难言之隐,不必勉强。”
卞荣听后满脸失望,心中突然涌起一股无名怒火:
“这些大人,分钱的时候比谁都积极,遇到事了却一个都不见踪影。”
周围的人也深有同感,纷纷点头。
刘思礼摇了摇头,声音疲惫:
“事情不是非黑即白。
这么一个能下金蛋的宝贝,谁不想保住?
要是能保得住,谁会不来?”
经过一夜的思考,刘思礼也算想明白了。
一切的变化都从他女婿离京、韩国公进京之后开始。
其中有什么利益争斗,或者权力与财富的厮杀,他并不清楚。
但他知道,商行关门歇业不是因为什么尸体、命案,
而是朝堂争斗的结果。
甚至,他女婿突然离京,可能也有这方面的考量。
但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让刘思礼陷入了困惑:
“我该怎么做?是抗争,还是妥协?”
刘思礼觉得这个问题太难了。
刚到京城的他,甚至都分不清敌我双方,
不知道谁是敌人,谁是朋友,也不知道双方的想法。
这让他现在束手束脚,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眼前这些人肆意妄为。
突然,刘思礼自嘲地笑了笑,无奈地摇了摇头:
“我一个四品小官,怎么能卷入这种大员之间的争斗呢?真是自不量力。”
刘思礼突然感到有些沮丧,他觉得浑身哪儿都疼。
来京城这一个月,比他在庆州做六年官都累。
“真是个苦差事……”
在众人目瞪口呆的注视下,刘思礼靠着商行大门,缓缓坐了下来。
他甚至把脑袋靠在大门上,一脸茫然。
众多吏员见他如此,也都垂头丧气,心灰意冷。
大人都这样了,他们还能做什么呢?
时间流逝,清晨的阳光转瞬即逝,很快就到了上午。
阳光变得刺眼,空气中弥漫着闷热。
应天商行依旧被吏员和衙役团团围住,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解围。
围观的百姓也从最初的人山人海,变得稀稀拉拉。
路过的行人只是偶尔瞥一眼,然后发出一声叹息。
这么好的商行,怎么突然就关门了呢?
是不是东西卖得太便宜了?
天福村的严老伯早就得知了这里的消息。
他带着一众在京的村民,急忙赶来。
当看到守卫森严的商行后,心中陡然升起一股无助感。
商行都关门了,他们还怎么和商行做生意?
前些日子中的大奖还算不算数?
一个现实而残酷的问题摆在眼前:
肯定不算了。
严二有些落寞地坐在商行对面的阴凉处,看着前方依旧忙碌的商行,怔怔出神。
“这些狗官啊…日子好不容易好起来了,他们却来捣乱。
要是天下的官员都像陆大人那样就好了……”
严二心里想着,但他明白,无论是在故元还是在大明,
真正为国为民的官终究是少数,甚至万里挑一。
“唉”
随着一声沉重叹息,严二显得更加苍老,似乎已经认命了。
这时,万寿制坊的一行人推着载着白、红的马车来了。
沉重的车辙在地上滚动,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
但当看到大门紧闭的商行时,领头的管事太监马明有些愕然。
这是怎么回事?
一番打听后,众人都感到沮丧和荒谬。
太监马明更是靠坐在马车上,怔怔出神,眼神中满是哀怨。
“大人才刚走一天,商行就被关门了…真是岂有此理。”
与此同时,在句容县于家村村口。
二十几个排列整齐的大框放在村口的布垫上。
这是给应天商行的货物,早在昨天就已经打包好了。
只要应天商行的人来把货物拉走就行。
从天色刚蒙蒙亮时的一人看守,到辰时的十几人,再到现在将近午时的全村人……
场面从安静到嘈杂,又回到安静。
所有人脸上都带着从未有过的慌张。
一切都源于一个问题:
今天商行的人怎么没来?
那几辆摇摇晃晃的三轮车怎么没照常出现?
他们还记得,总是一个断臂的年轻人领头,叫丁旭。
不知过了多久,微风轻拂,将应天的喧闹气息吹了过来。
这让所有人都感到心情烦闷。
“咱们…不能就这么干等着,得去问问,去看看,到底出了什么事。
前几天还说咱们的竹子卖得很好,
以后要更多,怎么今天就不来了?”
一位年迈的老者颤颤巍巍地从竹筐上坐起来,颤颤巍巍地开口。
这声音打破了寂静,周围的人空洞的眼神中重新有了光亮。
“对…咱们得去看看,就算不做应天商行的生意,咱们也可以做别人的。”
“对…是得去看看,商行不能言而无信,契约都签了。”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气氛又从死寂变得喧闹起来。
一行人拉上驴车,挑选出村里的青壮,沿着刚刚修好的水泥路,向应天城走去。
江宁县姚家村。
一个个大磨盘被放在村口的泥地上。
不远处就是水泥路,他们怕磨盘把路压坏了,所以没放在路上。
一些精壮的汉子等在旁边。
等应天商行的人来后,他们要把磨盘抬上马车,
还要跟着去,帮客人安装好。
到时商行会给一笔车马费。
但今天,从早晨等到中午,始终不见人影。
以往,商行的人天不亮就会来。
“咱们得去看看,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一位精壮的汉子站起身,下定了决心。
看得出来,他很有威望。
他一开口,其他人都站了起来,纷纷表示要去看看……
很快,磨盘被留在村口,由妇女和孩子看守。
他们一行青壮坐着驴车,踏上了崭新的水泥路,向京城而去。
江浦的春水村。
这里以水闻名,溪水顺着山崖潺潺流下,带来清澈与甘甜。
村民们以此为生。
此刻,村口处,
一捆捆竹子被整齐地放在那里,沐浴着阳光。
这些竹子和普通竹子不同,竹节细密,而且每根都不一样。
从一指长到一掌长的竹节都有,种类齐全。
以往这个时候,村民们是开心的。
但今天,他们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商行的人没来,
竹子只能堆在角落里。
村民们脸上没了笑容,整个人都无精打采,像是失去了所有力气。
“咱们得去看看…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么等下去也不是办法。”
一个虎头虎脑的半大孩子在寂静中开了口,仿佛点燃了沉寂的氛围。
“对,得去看看……”
于是,村民们拉着驴车、牛车,带上成捆的竹子,向应天京城出发。
与之同样行动的,还有应上元县的赵家村、陈家村、刘家村、张家村,江宁县的王家村、肖家村、戴家村……
一时间,整个应天周边八县似乎都热闹了起来。
原本各条官道上的三轮车不见了,商行的雇员也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无数的驴车、牛车,热闹程度前所未有。
(本章完)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