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呼一口气,林思成仔仔细细的看了起来。王齐志拿着本子和笔,亦步亦趋。
姚科长和陈组长面面相觑:这两人怎么这么怪,年轻的不像学生,年长的不像老师?
完全反了过来。
而说实话,如果不是馆长交待,如果不是主任叮嘱,他们肯定要问一下的:王教授,你们到底是来研究查资料的,还是来看稀奇的?
不是质疑,而是出于职业素养,以及对专业性的尊重,所以有点无法理解:这些毕竟都是国宝,机会不易,哪有这么浪费的?
两人默然无言,耐着性子:心想算了,东西拿都拿来了?这两个不搞破坏就行……
正转念间,林思成缓缓开口:
“老师,你先记:唐代錾金执壶……铸造工艺:锤揲一体成形……錾工艺:分层錾刻……鎏金工艺:金汞齐法……焊接工艺:承重部位隐形加固……
难点:一、薄胎锤揲的破裂风险……解决办法:分段褪火,冷锻成形……
二、高浮雕錾刻的层次控制……解决及工艺秘决:反向錾刻,錾刀组合……
三、流鋬一体化的力学设计……解决及结构创新:三维角度计算,应力分散……”
稍稍一顿,没等其它人反应过来,林思成直起腰来:“重点,两项失传技术:
一、分层錾刻为鱼子纹、高浮雕、线刻,纹饰深度差达0.8mm,需用高碳钢錾头含碳量0.6%以上。但以唐代的热钢处理技术,达不到……
二、锤揲壶体一次成形,需多次回火。如何精确控温,使每次出炉时的金片温度控制在550c左右?”
稍稍一皱眉,林思成又点点桌子:“查!”
“一、显微ct扫描报告:壶把手内部锻接痕,多部件锻接后整体錾刻的工序设计。”
“二、射线荧光分析:鎏金层微量元素检测,如何提高金汞齐流动性。”
“三、应力模拟实验:执壶注水时,壶嘴焊接处承受的剪切应力……”
林思成说个不停,偌大的资料室里鸦雀无声,只有回音飘荡。
王齐志拿着笔,两只眼睛盯着林思成,扑棱扑棱,扑棱扑棱。
再看笔记本,一片空白,林思成说了这么多,他压根就没写一个字。
你要问他为啥不记?
我记个屁我记……林思成,你牛逼到家了你知不知道?
一群资料员目瞠口呆,怔愣无言,甚至有些不知所措:到底是查,还是不查?
特别是姚科长和陈组长,双眼外突,眼巴微张,那眼神,就像是在看外星人。
你要问为啥?
从1998年开始,陕博着手研究唐代錾执壶的工艺特点,到2002年,才确定了主要研究方向。
就三点:薄胎与强度的矛盾解决、立体装饰的精准控制、跨材质结合的可靠性。
听着是不是很熟悉?
熟悉就对了:恰恰好,就是林思成所说的那三个难点。
问题是:他们研究了四年才确定的研究方向,但这小孩,就靠一把手电,一柄放大镜,就看了半个小时?
然后,他们又用了五年,反复实验,反复检测,才推导出了工艺秘决和创新特点。
但这小孩,同样是在半个小时之内,给他们分晰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们如何推导的解决办法,如何破解的技术难题,以及具体的检测和实验,更包括汇总分析的流程和顺序……
甚至,还半买半送,给他们多添了两项:两项失传技艺!
就凭这个“失传”,就问:如果论科学价值,以及研究意义,是不是比他们确定的三个研究方向要高?
不夸张:他们没把林思成逼到角落里审一审,你什么时候偷的我们的研究资料,就够镇定,够矜持了。
愣了好久,两位负责人对视一眼,姚科长往前一步,伸出了手:“贵姓?”
林思成矜持的笑了笑:“免贵,姓林!”
(本章完)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