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镐京城。
皇城分内外,外城多是些百官府邸、平民陋室,内城则是周氏一脉子弟的修行之地,多是些殿宇楼阁。
内城的最中央,有一座金殿,乃是百官日日上朝议事之地。
这一日,大周的文武百官静立在殿门外的白石台阶上,自寅时至午时,又自午时至亥时,足足立了九个时辰。
自周皇登位以来,授三公以打王鞭,谨言慎行,还从未有过今日这等荒诞之事。
只是,而今三公皆不在镐京城内,无人敢冒着身死之险,顶撞皇权。
白石阶的两侧,六百大周力士以金盔掩面,持斧而立,不时冷笑几声。
大周尚文轻武,故而氏族之人多是些自视甚高的读书人,只需披上一身官衣,就再也瞧不起挂甲的莽夫了。
平日里,百官自诩是安邦护国的肱骨之臣,笑骂他们这些力士是皇主身侧的忠犬。
可这些个文人似是忘了,犬饿了,是会啃骨的啊。
待到夜深,周武王提着螭龙剑缓缓自金殿内走出,瞧着一众身挂官衣的氏族子弟,浅浅一笑。
而后,他躬身作揖,言道:“近日一十二城之福祸,吾已上禀父皇。诸位大人劳苦了一日,早些回去歇息吧。”
诸人面面相觑,却没有一人后撤。
他们千百人在风雪里立了一日一夜,倘若就这般离去,岂非白受了诸多苦难?
“吾等就立于此处,待到明日卯时,再入殿议事。”
有一须发皆白的老翁佝偻着身子,故作咳嗽,面上带了浅浅怨色。
周武王快步走下白石阶,搀扶着老翁的臂膀,垂首轻声唤了一句:“老师。”
老翁本名是李义农,位列大周九卿,曾入武王府邸教授了三月帝王之术。
故而,周武王一直对他行半师之礼。
传闻,文王尚未登位之时,李义农便已在大周九卿之位上坐了千余载。
而文王继位之初,恰逢三公归隐一人,彼时,中州七十二城皆以为这是归隐的那个氏族长者在为李义山腾位。
然而,时至今日,周文王在位已逾六百年,可大周三公依旧没有李义农的姓名。
而那后来被添上三公之位的,正是已然窥得天门的姜公,姜子尚。
周武王曾听周氏一脉的长者提及过,李义农有大才,足以位列三公。
可他生不逢时。
六百年前,姜子尚于镐京城内得望长生,道鸣八日,福泽一城。
镐京城内的百姓,至今还称之为姜师。
他李义农勤恳千载,不及姜子尚八日衍道。
这就是所谓的世道。
不过,虽然未入三公,但垂垂老矣的李义农在朝堂上积威甚重,在大周氏族间的威望并不在三公之下。
而今,大周三公皆不在镐京城,氏族百官便是以他李义农为首。
李卿不走,这千百人又岂敢却步。
“老师,外头风雪甚大,不如移步到武王府歇息。”周武王谦逊言道。
然而,老翁推开了皇子,微微眯起眼,问道:“陛下罚吾等老臣在殿外等了一日一夜,可有缘由?”
周武王神色一凛:“老师何出此言?父皇与吾商谈一十二城,这才误了时辰,此事罪责在吾,武王在此向诸位道一声歉便是。”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